過去的企業無不以「財務、行銷、技術」…等能力做為其競爭優勢,但這些有形的能力,在百家爭鳴的市場中易被其他競爭者模仿,因此現今的企業想成為市場上的領導者,除了這三項能力理應具備外,更需注重「人力資源」上的競爭優勢,因為「人力資源」是較獨特且不易被模仿的能力,故許多企業紛紛高喊「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」。
既然「人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,那麼在公司內從事與「人」相關工作的「人力資源單位」則亦顯重要;但是否人人都可以從事「人力資源」的工作?「人力資源人員」是否需具備某些特質,才能成功地勝任?從事HR有天生特質嗎?
為了解決這項疑惑,特別為大家訪問到現任大觀水晶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處協理,及SOHO協會的常務理事的
1.人事行政(Administration):即從事勞保、加班計算…等最基本的例行行政工作,屬反應式(Reflective)的人力資源工作。
2.人事管理(Personnel management): 即從事所謂人才的選育用留,其需具備專業的HR知識,並能運用其知識來做好各個HR的功能,如了解何種人才適合公司、薪酬如何計算,是屬於較被動式(Reactive)的人力資源工作。
3.人力資源策略性管理(Human Resource Strategy management) : 如何營造組織”贏(勝利)”的環境,例如提高員工的士氣、認同感,讓員工感到在此公司工作是一種驕傲,且能主動帶頭思考組織的走勢,來進行變革管理。不同於前兩者的反應或被動式,其從事的是較為主動性(Proactive)的人力資源工作。
台灣目前除了大型企業的HR單位定位在「人力資源策略性管理」角色外,一般的中小型企業的HR角色大抵介在「人事管理」及「人力資源策略性管理」間,而主要的工作仍較偏向於前者;意即大部分公司的HR主要從事「人事管理」的工作,但已帶有一些「人力資源策略性管理」的色彩,故以此階段的人力資源角色來探討HR人員所需要的天生特質。
大觀水晶人力資源處協理李港生將「天生特質」以Competence一詞來表達,在其過去所曾待過的「台灣卜內門公司」(為英國最大的化學公司之在台分公司),HR人員即利用其特有的Competence來挑選最適合某項工作的人才;舉最簡單的例子來說,如找到「牛」來拉重、找到「狗」來看門、找到「獅」來攻擊、找到「無尾熊」來當玩偶。若你不具備這樣的性格,你可能找到「獅子」來當玩偶或來拉重,但其特質跟本無法勝任這項工作,但若將「獅子」用來攻擊打仗,則可以讓牠充分發揮。所以HR人員即要找到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,並非是要最優秀、最頂尖的人,並且讓各部門主管覺得HR人員的工作,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(solve problem),進而促使整個企業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