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制理論(TOC)有一套思維邏輯及持續改善的程序,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項步驟:
步驟一:找出系統中有哪些限制條件
找出流程系統中影響產出的最主要瓶頸,也就是核心問題的釐清與顯現。此時,必須應用一套完整的邏輯手法,分析出核心問題,才不會以偏蓋全,失去客觀價值。在思考程序中,TOC通常運用現狀問題結構樹狀圖(現狀圖)繪製的方式,找出核心的問題及要因。
步驟二:徹底活用限制條件
針對前一步驟找出的限制條件進行突破對策時,經常出現矛盾對立現象,此時可運用對立消解法(衝突圖)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。
對立消解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1.確定最終共同目的;2.找出達成目的,雙方必備的條件;3.依個別必備條件分別找出前提要求;4.從個別前提要求中發現對立要素;5.從個別要求、必備條件中尋求創新思維;6.找出最佳解決方案。
雖然運用對立消解法可以協助釐清問題及衝突點,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真正突破點,但這還不是一個充分而完整的解決方案,須進一步運用未來對策結構樹狀圖(未來圖),在現狀圖上將一個個策略構想放置到要進行突破的環節,重新繪製邏輯連接,在現況圖的基礎上形成未來圖。
步驟三:促進其他條件配合限制條件執行
執行限制瓶頸解決方案時,其他環節應在改善時完全配合該限制解決方案,此種作法與理念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,集中企業能量以單點突破的方式進行改善。
步驟四:強化限制條件
核心問題的改善,必須要有配套措施才能持續,前面三步驟呈現的效果,若不將其他的配套措施加以制度化,解決方案的成效恐將功虧一簣,再度回到原點。
步驟五:避免惰性,不斷改善系統的限制條件
當最大的限制條件解除後,系統上原來次要的限制條件,會變成阻礙整體目標實現的新瓶頸,因此必須持續維持步驟一~四的循環進行改善。
整合性TOC創新管理模式
任何一種管理模式都有其優缺點,TOC的強項是可以協助找出瓶頸限制所在,弱點是本身沒有提供有效的手法以突破瓶頸,因此企業在找出瓶頸限制後,必須搭配其他的管理技術及改善手法加以解決。
有鑑於此,中國生產力中心近幾年在TOC管理模式的思考上,期望結合更有效的管理制度、手法與技術以收截長補短之效,使得TOC管理模式的推廣更具價值。
為此,中國生產力中心提出了整合型TOC管理模式架構,以TOC思維為中心,經營績效整合管理(TPIM)為輔,從物理限制、市場限制及方針限制等三方向同時出發,找出各類限制的瓶頸點後,為各項瓶頸找出適合的改善手法、工具及技術,再輔以關鍵績效指標( KPI)的設定,有效監控改善過程及成效,確保改善的方向與方式無誤。
【經濟日報 2007.09.02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