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記得前一陣子Epson出了一款新的四色分離噴墨印表機,廣告是一隻小熊出來跳舞,然後邊唱「省!省!省!省!」,小樺對這個廣告非常喜歡,所以每次看到這個廣告都會跟著小熊一邊跳舞一邊唱著「省!省!省!省!」,模樣非常有趣。

這幾天在處理公司一些費用的時候,突然想起這個廣告還蠻適合當我們公司的主題曲。其實老闆娘不太認同我用節省、成本考量這些字眼,他通常會說是「務實」(我被糾正過幾次)。所以除了平常一些例行性的費用,我們家的各個承辦人會非常仔細去核對之外,一些非例行性的費用更是仔細,在申報費用時,事前的簽呈一定要有,但是不保證一定可以順利請款。有些案子因為比較無法預估費用,所以只會些出計算的方式,這時候在請款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亂流,而這些亂流也深深困擾著我。

前一陣子,為了承攬商一個月大概30000元不到的代購品利潤(大概是10%的利潤),大家忙得不可開交。二位協理、三個經理、二個副理為了這些已經發生的費用,一個禮拜少說開一、二次會,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快二個月,廠商都快瘋了,當然抱怨的聲音自然不少,這還是有合約寫明的情形。(合約簽訂後,老闆娘又因為這個代購品的管理費,跟對方公司砍了很多次價,這點讓我佩服不已!)

另外像是合約未註明的總價、或是簽呈已經說明的部分,老闆娘也是不手軟的。我目前在處理跟律師談降價(對方是理律的律師,而且已經8折優惠了,真不知道怎麼談下去!)。跟保險公司談保險費折扣,不!應該是折半,不是折5%、10%,是整個價格折半,我更是談不下去。另外像是要君悅對半折價、免費送餐點;尾牙場地談價格;禮品談價格...。不僅對外部廠商,對內部員工也是一視同仁,照砍!所以我談過離職金打折、薪資打折、調薪幅度打折、研擬了差旅辦法費用打折的方式...。

這種感覺好像是是,有些人不管是買什麼東西,一定會要老闆給點折扣,再不然就是送點東西,好像不這麼做自己就虧了。這其實造成承辦人相當大的困擾,因為承辦人一定會先跟對方議價,如果高階主管總是喜歡在承辦人議價後,甚至到貨後,還去砍一次價,要嘛是願意來往的廠商越來越少,要嘛就是廠商之後就會抬高金額等著你砍,再不然就是找些小廠商或新廠商來配合,相對的風險也增加了許多。像我手邊有幾件訴訟案件,就是因為下包商倒閉造成。下包商為什麼會倒呢?因為一般正常的廠商沒人要接,所以接案的都是些體質不良的小廠商或是個體戶,你能想向上千萬的工程,會讓資本額只有2~300萬、甚至100萬的廠商承接,更別說其中有的還只成立幾個月而已。這樣的作業模式怎能不讓然擔憂。

很多單位在做評估時,都只考慮到自己部門的績效,和眼前的利益來做決定,忽略了應該以整體績效來做考量,如果身為一個高階主管,甚至是公司的決策階層也是如此的思維,那麼勢必造成大家都只重近利,而忽視後續隱藏風險的評估,再加上如果人員的流動率居高不下的話,那麼勢必造成惡性循環。所以公司的作風要做改正還是得靠高階主管身體力行,如果只是喊喊口號就想做好,難囉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icchung66 的頭像
    ericchung66

    Eric隨便說說

    ericchung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