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因為新勞動合同法,台資企業在大陸所聘用的員工(包含外籍員工),未來可以很輕易地在離職時要求公司支付各種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。所以,法律細節外,台商更要關心新勞動合同法對自己財務層面上的衝擊,特別是在編列明年度預算時,須將新「勞動合同法」的影響納入預算編列考量因素中,才不會讓預算產生失真情況。

簡單說,因為新勞動合同法加大企業對員工的照顧責任,並在眾多涉及員工福利議題上,要求進行勞資協商,而不是資方可以單方面決定。同時,在企業原已繳納「養老保險金」外,又以「經濟補償金」及「賠償金」形式,達到類似為員工提撥退休金的目的,使工作年限越長的員工,未來將成為企業越沉重的負擔。

台商中尤其是股票上市公司,常以提撥「壞帳準備」或「存貨跌價準備準」等準備金形式來展現財務保守的一面。這些被要求提列的各項準備金,有些像是法律上所謂的「或有負債」,雖不一定發生,但卻會直接降低會計利潤。

問題是會計上所列各項準備金並不能稅前列支,也就是稅照繳,但會計利潤會降低。因此,雖會計法規沒有強制要求,但財務保守型台商,明年起將因新勞動合同法而提列的各項「人事補償準備金」,直接導致企業利潤降低。

支付離職員工「經濟補償金」,正是新勞動合同法導致台商利潤降低的主因。未來,台商如果勞動合同期滿不再與員工續簽,或是員工沒有犯錯但公司主動辭退,或是員工經培訓、調動工作崗位仍無法適任工作而必須辭退時,公司都得付經濟補償金。

但辭退員工支付經濟補償金還不是最讓台商頭疼的事,未來更多的情況是員工要主動離職,但卻提出因公司有錯在先,也得支付經濟補償金。這裏所謂公司有錯在先,實務中常見情況為:

1、沒有依法為全體員工繳納足額的社會保險金(養老、醫療、失業、工傷、生育、住房)。

2、沒有及時足額支付包含加班費在內的勞動報酬,尤其是「足額加班費」的定義,到底是根據考勤的打卡記錄為準,還是公司規章制度另有規定,常成為勞資雙方爭議所在。

3、沒有為員工提供足夠的勞動保護環境(工傷、職業病)或勞動保障條件(安全衛生、溫度)。

4、實施超過月薪20%的罰款,或是要求員工提供保證人、繳納保證金等不當管理措施。

5、與招聘進公司前告知的工作細節不同,如工作內容、條件、地點、職業危害、報酬等。

至於經濟賠償金的支付標準為,每滿一年及超過半年不滿一年者,都是以一年一個月月薪的基數計算,不滿半年者則為半個月。

這裏所說的月薪,是包含基本工資、津貼、獎金、福利、加班費、業務提成等。比較特別的是,經濟補償金與繳納社保類似,都訂有上限的封頂措施,也就是以前一個年度當地月平均工資的三倍作封頂標準;換句話說,就算月薪高於前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三倍,在支付經濟補償金時,仍只以當地的月平均工資的三倍作為基準。

台商應從大陸全體員工的工齡去分析,假設每個員工都會離職,也都得依一年一個月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,再核算出應提列的人事準備金,才能真實反映出比較保守的經營利潤。(本文發自上海,網址www.myChinaBusiness.com

2007/09/19/> 經濟日報】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經濟補償金 編入預算

大陸從明年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,財務長10月起編列明年度人事預算,必須把辭退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每年年資一個月編入預算表,員工聘用成本從每年12月工資,必須增加到13個月工資。

同時,專家建議,在年底之前,台資企業必須盤點人力和檢討組織流程,進行管理轉型,拉高工作效率。同時,在實施新勞動合同法前,要調整人力組織,適任員工可以簽署新合同,不適任的員工在年底前如期終止勞動合同,可以避免付出經濟補償金。

遠通國際經營顧問管理公司總經理蕭新永說,根據新的勞動合同法有21項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,企業都必須支付給勞工經濟補償金,一年年資支付一個月。因此,編列明年度人事預算時,財務長必須要編列13個月工資,其中,一個月工資是未來的經濟補償金。

蕭新永說,由於不管是勞動合同如期終止,或者企業主動裁員,都必須支付經濟補償金。因此,企業必須事先編列這筆人事費用。

根據新勞動合同法,只有員工不能勝任工作、非因工受傷等情況,企業可以有兩個方案二選一,包括:30天前書面通知,或者是支付一個月工資後解職。此外,當員工在適用期不符合錄用條件,違反用人單位規章,嚴重失職,營私舞弊,或同時與其他企業建立勞僱關係,可以不給經濟補償金,就直接解除勞動合同。

台資企業近期都在考慮是否與員工簽署新合同,如何設計合同的期限?蕭新永說,台資企業過去不愛與員工簽署合同法,擅長鑽營違法空間。如今,必須要學會順法依法,運用新合同法帶來的便利。

他建議,可以跟員工簽署三年、四年或五年的勞動合同,合同簽署三年以上,可以設定六個月的試用期,可以享受拉長試用期的「政策優惠」,不但可考核員工,試用期間還可採用八成薪或最低工資以上的薪資。

更重要的是,企業應從人力資源和經營管理層面著手,落實員工的績效考核制。他說,台資企業老闆容易淪為主觀考核,如今,更應該落實數字和績效管理,讓每個員工都反映出產值,才能貫徹人力的效能和節約。

2007/09/19/> 經濟日報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icchung66 的頭像
    ericchung66

    Eric隨便說說

    ericchung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