測量產品的良率很單純,評量人的表現就複雜了。不過,合理的績效管理,可以發揮團隊潛力、協助企業良性成長、滿足員工需求,讓企業和員工雙贏互利。

工研院產業學院副執行長陳培光從產業顧問的角度,提出台灣企業推動績效管理最常見的迷思。他首先釐清「績效管理」的概念。績效管理是將員工的實際績效、和他的預期目標做比較,也就是「自己和自己比」,重點在於協助員工發展。

可惜,很多企業把績效管理、績效考核混為一談;績效考核強調人與人的比較,透過優劣排序,提供合理的薪酬,所以是「自己和別人比較」,背後的理念、執行方法,完全不同於績效管理。 

 

解除迷思一
績效管理、績效考核莫混淆

企業若不清楚績效的概念,除了會混淆績效管理、績效考核,還容易把「達成目標」當成標準,衡量員工的實質表現。

陳培光舉例,留級生幫自己定60分的目標,最後拿到70分;優等生定下90分的目標, 卻拿到80分,表面看來,留級生達到目標、優等生沒有達到,但是優等生的實質表現,絕對比留級生還優秀。

所以,企業評估員工績效時,不能直接看目標達成率,否則,員工識破這個盲點,就會故意定下低門檻的目標,既不用花太多力氣,還能賺到漂亮的考績和薪資,造成企業組織進步緩慢,還可能逐年退步。

解除迷思二
企業推動績效管理,須持續對內溝通

大部分企業,在員工年初定下年度目標後,就讓他們各忙各的任務,直到年底才做檢討。不過,員工很可能第一季、前半年就陷入困境,無法達成年度目標,卻要拖到年底評估才有機會和主管溝通。

面對期末大盤點,主管和員工都很緊張,免不了火爆場面,人資部門急著推出「績效晤談」課程,希望提升主管的溝通技巧,避免雙方衝突,儼然是一場大陣仗。

陳培光表示,企業平時就要執行「日常工作管理」,根據員工年初定下的目標,定期關切他們的進度,做好階段性檢討,員工若遇到困難,便能即時伸出援手;如此一來,既能避免績效晤談的緊張氣氛,又能有效達成年度目標,對於企業和員工都是有利無弊。 

 

解除迷思三
績效考核可採「黑箱作業」,減少無謂比較

很多企業掉以輕心,公開績效考核的結果,讓員工抱怨評估不公,心生不滿,對企業產生不信任感。

陳培光建議,企業自認績效考核絕對公平,才能適當揭露評估結果,例如,製造業生產線上的作業員,處於相同的環境、負責相同的工作、製造相同的產品,這類工作才能公開考評結果。

因為績效考核很難公平客觀,不管怎麼評估,一定有人認為不公平,既然如此,不如「黑箱作業」,避開無謂的比較。陳培光表示,全球前500大企業大部分把薪資、考績列為機密,禁止員工討論,用意即出於此。

企業應該把大部分心力放在績效管理上,幫助員工和自己比較,才能協助企業良性成長;至於績效考核,大多運用於定薪酬、打考績時的參考,盡量不要對外公開,避開無謂的內部衝突、不愉快。

企業大老闆和人資最高主管,率先釐清「績效」的意涵,才能制定合理的績效管理制度,但是落實到現實面,如何說服部門主管、員工正面看待績效管理,是一個挑戰。 

 

部門主管 責無旁貸

陳培光觀察,很多主管不明白,推動績效管理的目的,打從心底認為沒有意義,甚至視為工作負擔,自然無法發揮績效管理的功效;有的主管太忙了,雖然清楚績效管理的意涵,但是沒有力氣,細膩地做好每一步驟。

回歸到「管理」的本意,就是透過別人來完成工作,因此績效管理可視為管理的核心。奇異前執行長威爾許,不管時間表再忙、有多少的重要行程,一定分出70%的時間投入人力資源,因為「把人搞定,一切都搞定了」。

主管對於部屬,更是有絕對的影響力,若能透過績效管理,肯定、讚美和鼓勵員工,不但能幫助他們得到正面的工作情緒,更能影響團隊的工作氣氛,達到意想不到的整體成效。

陳培光援引心理學「期望理論」的實驗為例子。保險公司從幾千人中,錄取100名新人,科學家隨機挑選幾個人,故意告訴他:「你們是最優秀的新人,前途不可限量。」接著觀察這批人,發現他們的職場表現,明顯優於其他的夥伴。

可見,肯定和讚美,擁有令人驚訝的力量,這些重要的管理工具,完全掌握在部門主管手上,主管只要做好時間管理、多花心思激勵員工,就能達到正向循環。 

 

邀請員工投入 規劃職涯藍圖

主管認清績效管理的重要,願意起身投入了,但是如何說服員工換上積極的心態,一起面對績效管理?不妨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,協助他們規劃職涯藍圖。

陳培光表示,大部分員工談到績效管理,難免聯想到秋後算帳,公司只想藉著排名次,達到開除、清算的目的;如此想法之下,員工不可能敞開心胸,幫自己定有挑戰的目標。

主管不妨換個角度,引導員工把眼光放長遠,提醒他們「工作的價值」,不只是幫企業賺錢,更是幫自己累積價值,若能把握現在的角色,定下「超越極限」的目標,就算達成率不到100%,至少也能完成60%

未來轉換職涯時,就可以舉例說明過去衝業績、推專案時,曾經達成哪些「成就」。因此,有挑戰的工作目標,不只是幫企業賣命,更是為自己加分,累積漂亮的成績單,兌換一條更有潛力的職場大道。 

2008/06/05 經濟日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ricchung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